English

家庭气氛与幼儿心理健康

1998-11-07 来源:光明日报 范心胜 我有话说

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,身心素质迅速发展变化的阶段。家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空间,且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是造就孩子心理健康的“温室”。为了孩子身心健康,父母就必须建立并维持一种友好、和睦、温暖的家庭环境。

临床心理学把幼儿心理健康规定为以下标准:有充沛的精力,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;心情开朗愉快,态度积极;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,和小朋友能和睦相处,合群,在集体中受同伴欢迎、信任;有良好的应变能力,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各种环境;有一定的自控能力,不是随心行事;注意力集中,并能维持一定的时间。从上述标准出发,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。

首先,造就一个充满笑声的家庭。俗话说“家和万事兴”,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“家和”。在和睦共处、友好互爱的家庭里,成员之间互相尊敬、互相关心、互相照顾,父母保持乐观向上、愉快饱满的情绪,对幼儿的正常心理是非常关键的。从生理角度,“孩子神经系统比较脆弱,疏泄心理紧张的机制还很差”,需要生活在一个温暖关爱的环境中;另外,从心理上,上述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幸福感。家庭愉快也会使他快活,父母高兴孩子也随着兴奋。这就有利于造就孩子积极向上的品格,乐观饱满的人生态度,有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不怕艰辛的信心。反之,在一个感情冷漠,家庭破裂的环境中,孩子正常的“心理哺乳”得不到满足,势必会伤害其身心健康。所以,常有欢笑的家庭,其子女也是欢乐的,家庭的笑容就是孩子健康的笑脸。

其次,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正确与错误是并行存在的,想让孩子没有过失是不可能的,这样的父母也是不可思议的。当幼儿成功且出色地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,家长不能因一时兴奋而产生过火的嘉奖行为。过火的表扬和称赞同样是不良的教育方式,它容易导致孩子追求虚荣的心理和虚伪的性格,其危害决不亚于批评和训斥。当他们有过失和缺点时,父母不要大为震惊,尽量采用心平气和、减小压力的方式讲清道理、摆明是非,不过分地伤害他的自尊心。并且父母教育态度要一致,意见尽可能统一,不能出现因处理孩子的问题而产生夫妻关系不和的现象,那样对幼小的心灵不仅是伤害而且简直就是摧残。

再次,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。幼儿不仅生活在父母身边,而且还应活动于同龄伙伴之间,一定的自然与社会之中。与小朋友一起玩耍、游戏是他们的天性需要,其中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欢声笑语,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多种兴趣、爱好及初步的交际能力。家长要选取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多带孩子去去公园、爬爬山,多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优美气息,同时也适时地带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,增长见识,对初步的社会活动形成一个感性认识。该放手时就放手不仅说明父母要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,把家门敞开让孩子多了解他人(指同伴)、自然和社会,也包含着父母不能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,不能以孩子出事、要他们好好学诗、写字、学琴、画画等为由拒绝孩子走出家门,并且父母还要不失时机地锻炼孩子适应离开家、离开父母一段时间适应新环境的能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